别怪“伴侣”不完美,一杯好酒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碗梨君
Hello大家好,我是碗梨君,欢迎来到碗梨说!
对不起,失踪人口回归系列再次上线,今儿个我们来说说在葡萄酒界、法国酒圈儿里、备受瞩目和争议的产区,南法。
碗梨摄于南法海滨城市尼斯
诚如对于国家的刻板印象,酒圈儿的爱好者们对于葡萄酒产区的刻板印象也是吐槽满满。
什么勃艮第就是高规格,波尔多人傻钱多,西南太村儿没听过,什么买香槟和喝香槟一样,花钱和吐泡泡一样,绵密成线然后炸在空气中烟消云散等等等等。我相信,大家眼中的南法应该大多数都是:
1. 南法=普罗旺斯,有薰衣草和浪漫的桃红,但是经常味道不如视觉效果好,从而没有太好的声望。
2. 近年来好像朗格多克鲁西荣产区很火爆,但这俩好像是一个地儿吧。
3. 综上所述,估计南法就是徒有其表的花瓶,中看不中用,是一个bulk wine的集散地,差评。
No no no, 那些说南法高产且是廉价代表黑子们,怕不是还沉睡在上个世纪?
是时候,牵碗梨的手,让南法幸福的生活全都有了呢。
前方辩论区高能,非战斗人员请撤离……
黑子甲:喷南法葡萄酒的历史短
如果坐上南法葡萄酒历史的时光机,突突突能直接开到公元前5世纪。那时,希腊人将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从福西亚(Phocaea)带到马赛。而希腊人、罗马人、伊特鲁里亚人都曾在南法酿造过葡萄酒。
早在公元前125年,罗马殖民地Narbo附近的山丘上就种植了葡萄,这个地方如今生产的是科比埃、米内瓦和朗格多克AOC葡萄酒,这些葡萄酒通过河流被运输到位于阿基坦的罗马帝国。可见,南法其实是最早出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地区之一,波尔多有很多贵族葡萄园家族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南法。
碗梨摄于马赛古港
记得碗梨上一次跟阿尔萨斯Marcel Desis的女庄主聊起来,听说她们家用来做精英克隆筛选的很多品种就是从南法找来的原始种呢。不仅如此,玛歌产区二级庄的Château Durfort-Vivens的家族历史也是起源与这里。诚然,南法的土地孕育了很多葡萄酒人对于葡萄酒最初的构想,他们带着在南法土地吸收的经验也好,葡萄藤的基因密码也罢,续写了各自的传奇。
黑子乙:喷南法风土、地质条件单一
南法产区的地理跨度十分宽阔,从罗纳河谷一直延伸到比利牛斯山,与西班牙接壤。如今的法国南部共拥有32个IGP产区、77个AOC产区(其中包括23个村庄级法定葡萄酒产区及地域标识葡萄酒产区)。涵盖了朗格多克-鲁西荣产区(Languedoc-Roussillon),部分南罗纳河谷产区(Southern Rhône),以及2/3的西南产区(South West France)。
不过太多机构将朗格多克(Languedoc)与鲁西荣(Languedoc-Roussillon)放在一起,经常会让人混淆他们是一体的。实际上,它们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是两个相当不同的地方。
朗格多克地区主要包含三部分:地中海沿岸的罗德省Aude,埃罗省Herault和加尔省Gard,种植葡萄并生产大量葡萄酒,占朗格多克-鲁西荣产区(Languedoc-Roussillon)总产量的90%,甚至一度是法国散装酒的生产中心。而鲁西荣(Languedoc-Roussillon)葡萄酒产量仅占朗格多克-鲁西荣产区(Languedoc-Roussillon)总产量的10%,种植更多的是其他水果和作物。
南法拥有非常理想的葡萄生长环境,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干燥炎热的生长季与潮湿温暖的休眠期相配合。受山脉,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影响,各个产区又有着独特的微气候。石灰质土壤、板岩土壤、卵石土壤、花岗岩沙砾等多种土壤在这里并存,而年平均长达2500小时的充足日照加上北部凉爽干燥的密史脱拉风(Mistral)、特蒙塔纳风(Tramontane)带来的冷空气和地中海潮湿温暖的季风在此碰撞。
在这里,碗梨见过国际流行的葡萄品种如:赤霞珠、梅洛、西拉、霞多丽、长相思
更有白葡萄品种:皮克普尔(Piquepoul blanc)、马珊(Marsanne)和胡珊、克莱雷特(Clairette)、鸽笼白、大芒森和小芒森、西万尼、维欧尼、马家婆(Macabeau)、莫扎特(Mauzac)白诗南、小粒麝香、亚历山大麝香、Vermentino等
再加上红葡萄品种:佳丽酿、西拉、歌海娜、神索、慕合怀特、黑佳美、马瑟兰、Morrastel、Negrette、丹魄、包当(Portan)、桑娇维塞、小维多等
碗梨摄于嘉萨酒庄葡萄园
适宜的气候、多样的土质、且丰富的葡萄品种,带来的是成熟健康的果实和稳定的产量。
黑子丙:喷南法高产,廉价
曾经南法的酒农们因为工业革命下的铁路唤起生机,曾经南法的“庄稼”人们又因为根瘤蚜虫的爆发而遭受沉重打击。当嫁接“疗法”出现时,满身丧的酒农们已经顾不上葡萄的质量,选择更有助于高产的砧木品种准备力挽狂澜。而这一举措也让南法的葡萄酒被扣上了一顶廉价餐酒的帽子。
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批“叛逆者”的出现,为南法葡萄酒开辟了新的道路。如今南法已然是创新实验之地,不仅仅是因为设定法定产区等级葡萄酒的条例已经允许这么做,还因为创新是居住在那里的人的本性。
为了改善葡萄品质低下的情况,他们缩减葡萄园面积,将不适宜种植的地块统统砍掉。欧盟也为了减少南法葡萄酒供大于求的这一状况,对低质葡萄品种进行拔除,改种高质量葡萄品种或其他经济作物,并官宣此举为葡萄拔除计划(Vine pull scheme)。
野心勃勃的年青一代的酒农们对葡萄品种特征以及多种风土的特点进行探索,依据风土选择合适的品种,他们不愿意被AOC的条例所束缚,积极引进新的葡萄品种,让它们在这里的风土里培育出与众不同的风味。
酿酒师们纷纷解放天性,调配的艺术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相比中规中矩的AOC产品,为了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和满腔热忱的有志之士,更倾向于生产高质量的IGP。于是,热情的南法,再经过富有经验的种植学家和酿酒师,和最先进的酿酒设备和理念的调校后,出现了更多如黑子们口中口耳相传的南法“餐酒”。
碗梨摄于蒙皮利埃小酒馆中
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对传统酿酒工艺进行改革,孜孜不倦的只想酿造出自己心中的葡萄酒,南法这片年轻的土地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着升级与蜕变。
几十年过去了,碗梨想,南法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且贯彻着自己从一致终的创新力,以多变回应着追随者的专情……
故事讲到这里,梨家出走的碗梨肯定不会是纸上谈兵,产区的深度游学报告必须也一并送上!
碗梨相信,爱酒如你,聊起南法,一定会知道那个大名顶顶的嘉萨酒庄。没错,本次梨家出走的本梨就是来到了朗格多克特级庄——嘉萨酒庄(Mas de Daumas Gassac),在庄主的小儿子Basile Guibert先生的带领下,来了一场亲切的酒庄一日游。
嘉萨酒庄的指路牌
嘉萨酒庄被称为“南法列级庄”,又被称为“南法拉菲”或“南法之王”。要知道,在现如今南法鬼才酿酒师辈出的年代,拥有这样高的赞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记得当时碗梨在蒙皮利埃中心的一家酒馆挑选晚上配菜吃的酒的时候,就见到了货架上的嘉萨酒庄的红葡萄酒。当即指着酒与酒馆的Somme聊起来,说起自己次日要去拜访参观。Somme当即表示:“幸运如你!”。要知道,这名Somme也在南法拥有自己的葡萄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酿酒师,甚至和知名的“la petit siberie”的酿酒师是挚友,而嘉萨酒庄(Mas de Daumas Gassac)也是他自己也很尊敬的酒庄之一……(碗梨内心的OS: 人不可貌像的南法人啊!!!这是转角遇见天才酿酒师的节奏啊)
蒙皮利埃酒馆里的那瓶嘉萨
碗梨知道自己的幸运,也诚如大家所言,嘉萨酒庄不仅在中国,在当地,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在见到Basile Guibert先生之前,碗梨猜想,也许他是一个受良好酿酒环境影响的新星有志青年,也许他是一个出身优越却满满商业气息的富家公子。然而,在一身运动装,手拿运动水壶的Basile跟我say hi之后,碗梨才真正明白,质朴与自然的真谛。
参观的很大一部分是行走于葡萄园之间,其实起初Basile只是提及我们将会有葡萄园参观的部分,诚实的说碗梨压根儿没有往心里去。走过这么多地方的梨,何曾被逛葡萄园累倒过?简直没有在怕的好吗?!可谁想,接下来爬高上低的90分钟才真正让我开了眼界……
在去过那么多的酒庄甚至葡萄园里面,碗梨太少见过如此特立独行的风土条件了,不夸张的说,我们去往葡萄园的入口,就是从灌木丛中插进去的。
碗梨与Basile在嘉萨酒庄的葡萄园
嘉萨酒庄的位置位于蒙彼利埃东北方向行进35公里,在Laserrane山的山脚下,这里便是嘉萨酒庄(Mas de Daumas Gassac)的谷地,Hérault河(发源于Cevennes塞文山脉,南法的母亲河)支流从这片区域静静流过。谷地被一些矮灌木包围,迷迭香,熏衣草,百里香……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整个谷地好似拥有自己单独的生态系统一般,而葡萄园被包围在里面,并不是大片大片的连接,而是间隔开来。根据不同葡萄品种与地块风土的多样性,葡萄园与周遭生态环境完美结合。
嘉萨酒庄(Mas de Daumas Gassac)不是一个单一的葡萄园,而是由33个大小不一的葡萄园组成,在茂密丰富的谷地中,每个葡萄园依照风土特征而生,也同时拥有自己的名字。
嘉萨酒庄庄园山坡俯视景象
比如:“Peyra Fioc”是酒庄的第一个葡萄园,名字取自一个古代的牧羊人对这个谷地的称呼,意思是生火石。这里有一种白色含钙的石块在土壤表面,当他们结晶之后相互碰撞便有火花生成。1972年,“Peyra Fioc” 被开垦出来,种植赤霞珠,少量的Tannat, Malbec, Syrah。酒庄的首年份Mas de Daumas Gassac 1978 正是由这4个品种的葡萄酿造的。之后,Devant le Mas , Soupe Tard ,Vigne de l'Aven ,这三个葡萄园被开垦并分别种植西拉,梅洛,西拉,品丽珠,Tannat。
接下来增加的葡萄园是Enjalbert位于山谷东面的山顶,由灌木丛开辟而来,最初种植品丽珠,1986分出一半用以种植酒庄的首个白葡萄品种Viognier。后来,随着酒庄的葡萄园在不断地增加,葡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87年增加了黑皮诺,克隆的葡萄藤来自勃艮弟的名园伏旧园(Clos Vougeot)。Basile 告诉我,他的父亲Guiberts是个狂热的葡萄品种收集爱好者,甚至想要一度将酒庄打造成拥有丰富葡萄品种的博物馆。
惊艳了时光的嘉萨酒庄的首年份
Basile一边带着我穿行于各个单一园之间,时而摘掉过多挡住葡萄阳光的叶子,时而摘下几串来尝尝葡萄的糖分累计,甚至聊到兴起,吓唬我周边可能会有蛇出没。我笑说:你的确是这片山谷的孩子,Basile也笑说:“可不是,这里的每一株植物都见证过我的成长,山坡小溪都是我儿时的游乐场。我这里生,这里长,甚至我父母也在这里定情……” 于是,切身处地的感受,便可知酒庄四周的生物多样性。马儿犁地,羊儿吃草,用自然调节自然的手法在嘉萨酒庄随处可见。
着一身运动装的Basile,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莫不过“Thanks to nature mother”。知名如他,也许成名的光环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商业化,自然和感恩是每个被上帝“吻过”的孩子身体力行的表达吧。
碗梨与嘉萨酒庄小庄主Basile Guibert先生
自然条件极佳的嘉萨酒庄并不是一番风顺的。虽然酒庄风土被认定为媲美勃艮第的金丘,但也曾被断定需要200年才能变成真正的列级庄,虽然酒庄被现代酿酒学之父Emile Peynaud教授指导,但Peynaud教授也曾将老庄主Guibert的邀请信件一封封的丢进垃圾桶。最终在靠不住老庄主一而再再而三“的三顾茅庐后,终于决定出山。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本来拒绝的酒庄,最后竟成为了Emile Peynaud教授引以为傲的最杰出作品之一。
碗梨想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酿造条件,只有讲究的妥帖。老庄主Guibert没有浪费这片山谷所带来的美好,坚持不懈和契而不舍的坚持,是他对嘉萨酒庄的负责和讲究。
曾经,嘉萨酒庄的第一个年份的18000瓶葡萄酒,是被老庄主Guibert通过给周边500个亲友写信,讲述他们的土壤,讲述Emile Peynaud教授的方式销售出去的。
嘉萨酒庄独一无二的土壤类型
如今,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嘉萨酒庄。Basile却仍然谦虚的说,他从未给自己冠名“南法酒王”,“南法拉菲”的名号。但是他相信,每个喝过嘉萨葡萄酒的人们,都会被瓶中的时光惊艳,年轻时饱满奔放满口留香,陈年后复杂紧实集中绵长。
就如碗梨喝过且钟爱的2004嘉萨干白混酿,就仿佛真的荡漾在南法温暖的阳光下,带着白葡萄酒陈年后的榛子果仁香,在嘴巴里许久许久,都留着芬芳。
碗梨在嘉萨酒庄品鉴的部分酒款
碗梨想,葡萄酒无关金钱,它就像把你的人生,你遇到的人或者幸福感放入其中。就像Basile一直说的那样,他们永远为自然服务。就像几十年过去了,南法大区也仍然走在前行的路上,但是当初的那份执着和倔强依然在,即使那时的年轻人早已风霜满面,将表面的疯狂埋藏。
南法酒农们如此,嘉萨酒庄亦然。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会浮现起多年前的那个下午,遍地的新苗和夕阳余晖下的自己。于是,会心一笑,“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酿造条件,只有讲究的妥帖”。
人生若只如初见,然后便随遇而安。
我是碗梨君,我们下期再见!
Comments